张梅:国际变局下日本智库对印度形象的建构
张梅 副研究员
01
国际秩序观与印度形象
02
日印双边关系中的印度形象建构
首先,日本智库对日印关系史中象征友好的符号进行了再发掘和确认。例如,佛教传播、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对印度国民军的支持、东京审判中主张被告全员无罪的印度法官、印度送给日本上野公园的小象等,这些符号无一例外表达了印度对日本的尊敬、憧憬、善意支持和帮助。也有日本学者指出,上述叙事其实是有选择性地、有意识地建构起来的“神话”。事实上甘地和尼赫鲁等印度领导人都曾强烈批评日本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但是,类似观点的文章不多,且多为英语,被排斥在日本智库的主流话语之外。
日印相互认知存在微妙温度差。根据日本外务省的舆论调查,印度对日本的好感度很高,而且近年来有所上升,2021年认为“日印关系良好”的比例为91%,认为“日本值得信赖”的比例为90%。相比之下,很多日本人因印度贫穷、基础设施落后、种姓制度及政治腐败等问题对印度的印象消极。2021年,日本人中对印度“有亲近感”的比例为51.3%,“没有亲近感”的比例为48.1%。
其次,日本对标志当今印度战略重要性的符号进行了再发现。日本外务省近些年来密切关注其GDP增长率、国防预算、人口规模特别是年轻人口比重、海外移民数量等指标,将印度称为“崛起的全球性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提及上述数据时通常以中国为参照系。从意识形态上讲,日本智库报告普遍强调印度是“民主国家”,与日本、美国等共享自由、民主、基本人权、法治等所谓“普世价值”,而且内政稳定,独立以来不曾发生过军事政变。印度地理位置重要,处于海上通道和亚欧大陆的中央。印度IT产业发展迅速。这些均是日本把印度视为合作对象时所看重的因素。尽管印度希望成为世界“主导性力量”,有明确的大国志向,但是日本把印度定义为“中间力量”和南亚地区大国,甚至算不上亚洲大国,只能看作“向大国迈进的发展中国家”。
03
印太区域秩序互动中的印度形象
首先,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对日印来讲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日本来讲,第一,它有望发展成对维护和加强印太基于规则的秩序起重要作用的主要多边制度。在中美对立的背景下,日本希望维持包容性的逻辑,在经济和开发援助等领域“悄无声息”地缓和中美战略竞争所导致的“脱钩”效应,提供一定稳定感,获得国际社会的信任。第二,美国从21世纪初就一直鼓励同盟国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国家加强合作,因此日本遵循美国的意愿积极推进四边机制。第三,由于拜登政权希望四边对话不只停留在抽象的联络上,而是拿出具体合作成果,因此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在功能性领域正缓慢地开展务实合作,包括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安全保障、反恐对策、网络安全、人道支援和灾害救援等。在2021年3月的首次美日印澳视频首脑峰会上,供应链和产业链摆脱对华依赖也成为重要话题。
在日本看来,印度扮演了“意义改写者”的角色,促使四边安全对话的意义从不加掩饰地制衡中国向宣称“东盟中心性”、淡化安保色彩转变。第一,它是印度发挥全球性角色的立足点,印度的角色由此得以超越南亚地区大国,而在印太这一广阔的舞台上担当塑造地域秩序的角色。第二,印度把这一机制作为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中印边境冲突促使印度加快了接近四边机制的步伐,有政治、外交上牵制中国的意图。但是与此同时,印度会强调四边机制不是为了封锁中国,而是为了接触中国并建立合作关系。第三,印度宣称把提高与东盟的连接性作为印太政策的支柱。
其次,加强日印的区域经济合作互动。在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日本试图在国际秩序重塑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强化和维持以法治为基础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第一,当前印度并未提出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但日本私下没有放弃劝说印度加入的努力。日方专家在日印智库交流中强调CPTPP对于有效减少成员国对中国的贸易依赖的重要性。第二,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被日本解读为“暧昧的对华包围网”,是为了使印度和东南亚在经济上追随美国,遏制中国的经济威胁而设计的。美国对于印度参加供应链和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两大支柱寄予厚望。美国希望IPEF可以在半导体等方面形成稳定的供应链,期待印度发挥半导体开发和制造据点的作用。同时由于印度在国际太阳能联盟(ISA)这一平台的打造中发挥了领导作用,美国期望印度在清洁能源领域做出贡献。
04
总结和应对
今后日本还会在各层面发明出更多合作的符号来拉拢印度并积极在国际社会兜售。中国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应对。首先,日本对印度的形象建构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对中国的“威胁者”和“挑战者”想象,中国应防范日本与印度轮番在领土边界问题上做文章并在国际上破坏中国热爱和平、走和平道路的形象。日印在涉华问题上有不同的利益和考量,日本清楚印度并没有形成中国包围网的意图。中方可继续强化中日、中印经贸领域合作,强健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合作。
其次,在国际竞争一定程度上呈现符号化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应密切关注日印在符号领域的互动,思索对原有意义进行拆解,按照中国外交的需要对这些符号进行重新解码、编码,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中国表态对加入CPTPP持积极态度就是对CPTPP符号进行重新编码的良好案例,中方对日关系主导权和话语主导权都由此得以增强。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研究分享
✧ 王俊生:国际地位的他者认可为什么重要——兼论中华民族复兴如何获得国际认可